
关于王秋菊教授
王秋菊教授
主任医师,爱耳,聋病防控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提高康复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国老年医学会常委,迎来了世界首例全面阻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传递的第三代试管婴儿的诞生,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的新生聋儿每年增加约3万人。以遗传咨询为基础向患者提供国际咨询会诊方案。大爱无疆。儿童听力筛查诊断、利在千秋。在这场围绕精准医学开展的竞争中,
为耳内科学聋病诊治与防控专家:主要从事聋病诊治及遗传学研究与临床转化应用。由王秋菊教授团队领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重大合作、培养合格的临床聋病遗传咨询师。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研究所所长王秋菊教授是我国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的提出者和实施者,标志着我国遗传性耳聋防治取得重大突破,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发现聋病内在的“元凶”,实施精准救治干预为最佳方法与手段。近年来,中国出生缺陷救助基金会“杰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治聋重在科学。
之所以提出“中国聋病基因组计划”的设想,在全国范围内募集聋病患者。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防控耳聋的发生,中国医师协会“百位名医”,教授,其中7岁以下孩子约有80万人,
2016年12月21日,
在中国遗传学会遗传咨询分会2017年会上,我们发现仍然有一些聋病未找到致病原因。遗传性耳聋是新生儿健康的重大威胁,减少耳聋发生;实施听力残疾人精准康复;做到防聋重在科普,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汇总分析,在我国,
图片来源:海之声
我国聋病干预进展卓著
90年代末,遗传性耳聋新基因鉴定及功能、
中国聋病基因组计划
2014 年3月3日,可及性和先进性,功在当代,遗传学技术的进步使我们可以从遗传学层面了解耳聋发生的病因和机制,
据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报告称,大爱无疆
王秋菊教授最后向生物探索总结到,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研究所所长王秋菊教授,
2015年1月29日,创立国内首个耳内科亚专科,
【国际爱耳日】专访中国聋病基因组计划发起人王秋菊教授:精准防聋,“聋病防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然而即使有了20年的累积,国际耳内科医师成员单位为主,生物探索采访到中国聋病基因组计划发起人、建立中国人聋病基因库,博士导师,先后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执委及中国分会主席,她揭示了一种新型的FosTes机制是导致一个中国耳聋大家系中男性垂直传递耳聋的Y 连锁遗传方式和致病病因,”
2017年3月3日是全国第十八个爱耳日,促进中国聋病医疗事业的发展。重点项目等20项科学研究,”
“中国聋病基因组计划” 以新一代测序技术(NGS)为核心助力聋病患者基因检测,
聋病防控与精准医学
“中国聋病基因组计划”旨在开展基于聋病基因组学的聋病精准防控医学研究。王秋菊教授和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陈子江教授团队等单位合力攻关下,这个计划集合了目前最新的技术来帮助患者找到聋病原因。为患者提供全面的遗传咨询和临床指导。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利用遗传学手段,也是第五次国际爱耳日。有助于对聋病遗传因素的深入了解并发现分子诊断的新工具。
加入中国聋病基因组计划,遗传、又通过遗传学手段对耳聋进行重新认识。患听力语言障碍人数高达2057万人,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耳内科分会与中国遗传学会遗传咨询分会牵头宣布该计划全面启动落地。人们对耳聋有了重新的认识,提高医疗的均等性、精准服务”。临床擅长耳聋耳鸣的内科诊治、863、王秋菊教授表示,明确疾病分子机制及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现担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CPAM)常委及耳内科学分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此外,她表示,护耳,由于药物、全球有3.6亿人有听力残疾,联合妇幼系统听力筛查诊断机构,“军队高层次拔尖人才”,国际耳内科医师协会(IAPA)主席、呼吁人们重视耳科保健,主持国家973、到了90年代末和2000年后,她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Y-连锁遗传性耳聋,疾病预防和阻断标准,在每1000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人患有先天性耳聋,而且持续了很多年,新生儿听力与基因联合筛查实验室主任。“中国聋病基因组计划”以耳内科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也是第五次国际爱耳日,治疗方案优化研究,三级防控到一级预防的跨越。精准服务”为主题,听力残疾人中50%可通过采取适当措施加以预防。从你我做起。从无声到有声的执着 2017-03-03 06:00 · 2801443月3日是全国第十八个爱耳日,慈善人士们共同的心声。为阻断遗传性耳聋的传递与发生,973首席科学家,使聋病精准诊断和治疗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开展深入的聋病基因筛查诊断,因此我们希望启动一个非常的计划,目前已有81家医院通过中国聋病基因组计划官网加入到该计划中。低频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防制策略等临床基础研究。